互联网时代,看中国消费如何“蝶变”
上半年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.4%,消费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。在国民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中,消费者、行业、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,直接影响着消费新业态、新技术、新模式的走向,以及国民经济的总体态势。
观众体验VR(虚拟现实)体感产品。最新科研成果正促进前沿科技与企业、消费者的对接。新华社发
消费需求为中国经济“画像”
【消费者分析】
互联网时代,消费者更加趋于分众化和全域化,多样化、个性化的消费需求,迎来的是消费业态的多领域聚合式、协同化转型。一方面,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、小众,另一方面,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综合。
如今的消费群体中,分众化和全域化两个方向在同时进行。所谓分众化,就是不同于以往消费群体的商品诉求单一,要求性价比、实用性等,当前新消费群体有自己的小圈子,消费品附加较多的精神价值,非标准化的特征明显。而相对应的,商家所针对的消费对象也是特定群体,并不奢求所有客户。
目前,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正在下降,而对品质的关注度逐步提升。在部分电商促销期间,手机数码、家用电器等品类的客单价持续上涨,洗碗机、净水器等高端电器销售额为去年同期5倍以上,智能家居和虚拟现实设备受到青睐。中高端消费平稳增长,智能科技走进百姓生活,环保、节能、有机、健康等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。
而所谓全域化,就是指与门店时代的到店购物不同,与电商时代的线上购物也不同,新消费时代的消费模式已经无处不在。在信息化技术的驱动中,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脸识别、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日趋成熟,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技术支撑。例如,“自由购”、高智能无人便利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,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消费习惯进行画像,以需求为导向,实现精准服务。
“新零售”业态催生新动力
【行业分析】
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,新零售模式呼之欲出——这是当前消费业态的当红话题。在线上企业线下发展、线下企业创新转型的过程中,“新零售”概念正在催生各种新商业模式。
上半年,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.5%,也就是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中,超过三分之一是由网络零售贡献的。
在人们惊叹于线上消费的巨大能量的同时,今年上半年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.6%这一数字其实更值得关注。前些年,在电商快速崛起之时,这一增速经常高达50%以上,而近年来,增速逐渐回落至30%甚至以下。这背后当然有基数逐年增大的影响,但在电商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,人们更多地谈到的是“线上零售红利的见顶”。
从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,电商、O2O大佬们谈的共同话题就是“过去躺着也能成长的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,获得线上用户的成本越来越贵,甚至已与线下渠道无异,互联网将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”。
从个人的体验来说,如果能在网上买的都已经放在线上了,那么除非不断有新的用户被吸收,否则线上消费必然走出一条与社会消费总体大致重合的曲线。而如今,电脑渗透率、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增长逐步见顶,该买电脑、该买手机、该被“地推”的人都已经消费过了。
与此同时,实体零售行业有所回暖。据测算,上半年,包括超市、百货店、专业店等在内的限额以上单位实体零售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长8.4%,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.8个百分点。
在线上消费仍然接近30%的增速、实体零售仍在个位数徘徊的时候,电商大佬们却敏锐地意识到了危机。从去年底开始,“新零售”的概念持续走热。“想要再获得高增长,第一是要把手伸到线下,第二就是要把手伸到非标准品”。
目前来看,新零售只是刚刚起步。各大线上线下企业对于新零售的理解不同,投资布局也有所区别。
据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郑文判断,我国零售企业创新转型主要聚焦三个方面:一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成常态;二是多业态跨界发展成主流;三是信息化技术驱动占主导。“实体零售与网络电商逐步从独立、对抗向融合协作、优势互补、实现共赢的发展方向”。
来源:网信中国